何以“小而美”?中小基金公司业绩霸屏逆袭
来源:@财联社APP微博
财联社9月21日讯(记者 闫军)“慢牛”行情确立,过去一年以来A股市场在上行中,孕育了此起彼伏的结构性行情,、新消费、创新药、AI算力等新兴产业板块轮番成为焦点。
在此背景下,中国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5万亿,ETF与科技主题基金成增长引擎,各家基金公司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易方达、华夏、华泰柏瑞等大厂在全品类布局和ETF等工具化产品上持续领跑;中欧、永赢等基金公司通过体系化构建,在主动权益基金上实现强势突围;红土创新、中航、德邦、东吴等基金公司也有特色化突围,以业绩证明自身获取差额收益的能力。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市场公募管理规模在200~500亿的共19家(不含券商资管持牌公募),截至9月16日,该规模区间内的14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有15家全线产品近一年平均业绩实现正收益。其中,红土创新基金旗下全部主动权益产品近一年平均收益达115%,在全市场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持续攀升的市场行情下超额显著。
结构性行情中的业绩突围
自924行情开始,A股市场始终围绕“结构性”展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抓住核心成长赛道的基金公司,往往脱颖而出。
以红土创新基金为例,在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公司坚定“业绩为王”的投资运作理念。但是知易行难,如何做好业绩?
红土创新基金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是国内首家创投系公募,股东为深创投,相较银行、券商等背景的基金公司,红土创新在传统渠道方面并不具备较强优势,但是深创投作为国内顶尖创投机构,资源禀赋同样不俗。截至目前,深创投累计管理各类资产总规模超5100亿元,直接投资企业数量1700家,重点围绕信息科技、装备智造、新材料与新能源、健康产业领域进行布局,投资网络遍布全国,在国内各类风投机构综合排名榜单中稳居前列。
借助股东的优势,红土创新基金依托“国资+产业投资”背景找准定位,即作为深创投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阵中专注二级市场投资的业务板块,与一般公募基金投研体系相比,红土创新基金致力于打造与资本市场共成长、与优秀企业共成长、与投资者共成长的“产研投一体化”平台。
具体来看,在投资方向上,充分利用深创投在信息科技、装备智造、新材料与新能源、健康产业等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前瞻布局,洞察国家战略产业发展趋势,这也是未来二级市场行情的核心驱动板块;
在投资理念上,始终坚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责任投资理念,在捕捉投资机会的同时,严格风险管理,不以短期逐利、信用下沉等方式追求规模扩张,而以追求长期回报为导向引领投资;
在投研团队上,红土创新基金投研团队拥有平均超10年的二级市场投研经验,深创投投资管理团队超200人,还拥有国内创投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团队上下投研共进,共同挖掘处于不同产业发展周期中的长坡厚雪赛道及具备创新优势的优质企业。
红土创新基金表示,通过构建产业洞察、研究赋能、投资决策的三维协同平台,进一步把握政策方向与产业链变革,捕捉Alpha之源,挖掘景气赛道中的结构性机会,实现从市场研究到价值兑现的全周期投资服务。
依托对宏观环境的精准把握、对行业景气度的深度研究,红土创新基金权益投资通过长期布局科技创新、新兴产业与医疗健康等板块,不仅短期业绩亮眼,在中长期业绩上也展现了良好的持续性。
以红土创新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绩优基金,根据Wind截至9月19日数据显示,近一年收益率超182%,今年以来收益率超122%,全市场同类排名第1/2303,牢牢抓住AI算力相关赛道的投资机会。通过让投资者切实分享到行业成长红利,取信于民,为公司赢取更为长远的发展空间。

同时,红土创新基金自身也在重新审视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公司介绍,围绕最新费率改革要求,红土创新基金对公司短中长期业务发展进行研讨规划,以期通过配套的管理机制平衡短期经营压力与长期发展目标;同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产品业绩与投资者投资体验的关注,提升专业能力与投资者服务,从制度层面、产品业绩层面改善投资者获得感。
中小基金公司霸屏业绩榜
相较万亿、千亿公募基金公司,中小公募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结构性矛盾与“船小受挤压”的现实。
一方面,行业集中度、马太效应明显,中小公募在资本、品牌、渠道、产品创新(ETF、公募REITs、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等)、客户积累上处于被动地位,在银行、券商、互联网代销平台产品上架、展示资源及机构大额配置上议价能力弱。
另一方面,受限于市场竞争地位,中小公募基金公司投研团队规模与研究覆盖面远不及中腰部以上同业,核心研究与投研人才的培养和留存成考验,继而也影响产品长期业绩持续性与稳定性。如遇市场行情持续下行,中小公募基金公司往往受限于产品布局,其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弱。
证监会公募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制度性机遇,在制度层面纠偏行业激励导向,提供了“以业绩与专业取胜”的制度环境。在中小公募看来,在短期内明确发展定位、迅速完成投研与产品矩阵升级、与投资者实现利益绑定的公司,将最有可能在下一轮行业竞争中突围。
业绩突围,成为发展的最好路径。从当前来看,中小基金的确用产品业绩证明了自身投研能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率前50中,中小基金公司产品霸屏。
德邦鑫星价值以近一年回报率达到275.52%,位于行业第一,除了、华夏、汇添富旗下北交所产品之外,中欧数据经济、信澳业绩驱动、中航机遇领航、永赢先进制造智选、鹏华碳中和、长盛城镇化主题等基金近一年回报率超200%。
此外,汇安成长优选、华富科技动能、景顺长城稳健回报、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红土创新新兴产业等基金近一年回报率也接近200%。
此外,近一年回报率前面靠前的中小基金公司还有诺德基金、财通基金、新华基金、中加基金、宝盈基金、中邮基金、凯石基金、恒越基金等旗下产品。
业绩有锐度并不意味着追求短期收益而不注重长期,从近三年回报率来看,这些产品表现同样不俗。比如德邦鑫星价值,近一年、近两年同类排名均为第一,近三年同类排名第三。

此外,个别中小基金公司股权变动频繁、高管迭代等治理问题不断,强有力的股东支持、稳定的高管团队对基金公司业绩稳健至关重要。
以新华基金成功转身为例,自2024年四季度起,公司陆续完成了股权变更、增资以及掌舵人的更迭,北京国资委增资后,来自股东方的银国宏、胡三明履新新华基金的董事长、总经理,构建起“投资+管理”的支撑,公司发展步入正轨后,产品业绩亦有明显体现。